目前分類:古厝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走過無數的古厝  這座大厝也近乎三落百二門之規模


圍牆內南北超過百米  東西近80公尺 前有約70公尺見方的池塘


俯視圖中只顯示較為完整部分 其他部份不是改建就是毀損


 


茄投 相信知道的人不會太多


台灣開發史上 先民先由海邊 進而沿河川漸往內陸發展


水源是最主要的因素 中縣地帶一樣先由大肚溪大甲溪沿岸慢慢往內陸開發


 


茄投 文獻上在清領時屬諸羅水裡社


到雍正時歸彰化邑所 為大肚西堡所屬荒地 


雍正年間才有墾戶拓墾於大肚溪北岸茄投一帶


耕地漸漸往內增為海埔厝 山仔腳 龍目井等聚落


茄投 日治時代這還是鄉公所所在地


 


後因鐵公路開通後  完全改變台灣的開發模式


 


鐵路車站及公路均離此甚遠  公所遷至龍井更顯其偏僻


學校工廠商業交通及行政區 這些有利地方建設的條件均捨棄茄投


鄉民工作讀書需發近小時走路或坐輕便車到大肚或龍井車站轉車


 


離鄉背井是不得已的  大部分子孫在日據時代就不得不往外地求發展


也註定了陳三剛大厝沒落


 


記得民國50多年時這裡還是燈火通明 熱鬧非凡


但到民國60多年 族親幾乎均已遷出 只餘數戶


大環境的變遷 過去的名門大宅院 也徒留子孫們回憶


 


所幸還有一群有心的族親努力維繫這個大家族


讓大厝還能維持此樣貌 誠屬不易




上圖 陳三剛全景圖


下圖 前為拜亭 門後為神明廳


下圖為祖先聽



上圖為大門 下為邊門




下圖為側門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三落百二門  這麼大的庭院


要用相機拍出 表現出 對我來講很難


 


還好我可以用畫的來呈現


但太大了  左右還5條護龍就不画了


 


這種大宅院前面介紹過幾家


大多相當老舊  且都只剩年長者居住 


子孫大多沒多大意願發錢維修


 


彰化社頭的月眉池劉家  


13條護龍右邊七條左邊六條  前後三層 420間房


還近百戶居住  看來朝氣蓬勃


該是三進 但少了一個廳堂


算很完整





下圖  正廳原本為神明廳 後因長者過世ˊ儀式不便而改為祖廳










前院旗杆兩座


上圖為神明廳   之前的圖騰標誌就安在神明廳前
下圖為宅院後廳  但沒建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東望望  什麼意義 我不知道
只是愛逛加上好奇 在屏東內埔鄉巧遇而己
很特別的建築吧
有如排樓式的門面 少見的民宅




從門樓一層層往內 狹長民宅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蹟修復非易事  林家花園整個建物外觀也近完成  感覺上蠻新的  現在還未開放參觀  先睹為快


要了解霧峰林家須費點功夫   首先林家祖先原住大里杙(現今大里)因林爽文事件後遷至現霧峰 傳第四代    林定邦    林奠國兩兄弟 起世代為官


 


               4                     5                     6


(一)林定邦----林文察----林朝棟


                                        林文明


         (=)林尊國----林文鳳


                                       林文欽----林獻堂


清代常械鬥 官府無力  為自保 均習武


下厝


 林文察  林文明兄弟因1859年平太平天國有功 由林朝棟於1862年建 下厝  同冶元年1862年因台灣戴潮春事件而反台平亂 1864林文察轉戰太平天國死於樟州


 林朝棟1874法軍攻台  幫劉銘傳打法軍  1895年抵抗日軍後逃大陸


              頂厝


 1862年戴潮春事件 林奠國 林文鳳平亂有功 而得樟腦專賣權成鉅富


 林文欽好讀 中舉  光緒19年(1893)建萊園  1908建頂厝


 





以下四張為下厝








下圖為頂厝景薰樓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美濃這純樸的鄉下路旁高祟一座古城門、還是有那麼點震撼、但只是歷史久遠而已、仍然是近代重建之建物


台灣大部份古鄉鎮均有築城、能存留至今的少之又少


日本從清朝手中接管台灣時由李經方(李鴻章子)代表中國在日艦上簽約、此後數月中全台各地均有孤軍抗日事件、多少廟宇、建物因而被毀‧美濃東門同樣毀於(1895年)日軍接管時、1937日本在中國發動戰爭後、因國防之需要、以鋼筋水泥重建、上層掛警報用巨鐘、


 












相當陡峭樓梯、現在爬來有點怕












城門下之民居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國家三級古蹟、維護的相當好、拍照‧懷古的好地方





磚雕不少‧







鰲龍造形簡潔‧形態不差










上圖拜亭基台全是磚雕





青斗石雕石獅古物、相當好的作品‧仍須上鎖






相當好之交趾燒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鳳山新城因林爽文事件毀了左營(明鄭時為屯墾重鎮、清領時設鳳山縣縣城於此)


、而遷移縣治於鳳山、為鳳山新城、(現今左營才稱為鳳山舊城)‧嘉慶10年


蔡牽(海盜)又陷新城、後本欲再遷回舊城、但因費用過大而作罷


 



下圖為石斗拱門臼缺口及門閂洞






上圖為城內、下圖由城外看城門


城門外之土地廟、城下為鳳山溪









 



上圖由城外看城門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築是個空間藝術、設計者就如魔法師、好的作品不會因時間


而被捨棄‧


台灣目前觀光景點建物、很大部份均是日治時代留下之產物、也


難怪日客特別鍾愛台灣、日本人來看他們前人作品的驕傲、我們


以維護如新為榮


日本人走了六十多年了、台灣是乎還沒有找到代表台灣文化之新


建物、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落120門當然不只是我畫的這部份、圖中為此大宅院之主体部位、左右護龍


及後面之建築不是倒塌難以辨識、就是改建、且為私人宅院不便太深入參觀、





上圖註明之公廳是在最前面、中間為神明廳


下圖為神明廳中所拜之各神明、



鄉下各地只留下長者、屋子也到處漏水破損


正面門牆均貼紅磚、可見此宅院之豪氣


據老輩說此宅院有四口井、這照片上有二口圓井、己加蓋封住、遠處那口井上有放垃圾(此井在祖祠之後面、建築物都己改變







上圖為門樓之炮口


下圖為門樓內之住戶


下張圖為主体建築兩旁之門樓、住戶說上面的洞口原為炮口(台灣當時的


炮該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大、鳳山之古炮台炮口同樣不大且近地面)


台灣在日本人來前族群間械鬥相當嚴重、所以有句話  ( 陳沒情、李沒義


、姓林的娶自己)




下圖為進建物之公廳、後為神明廳


下圖為祖祠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圖為拜亭處




下圖為祖祠


由拜亭往公廳看過去、亦可看到下個神明廳




由宋江陣廣場看拜亭


由風月池看古厝


由台3線看江家古厝、不明顯




 


 


此地在楠西鄉往玉井之台3線路旁、不算明顯、



這是一個傳統的閩南式傳統建築、也是最大之同姓聚落、現仍有幾十戶住戶、百多人在此、且是


歡迎參觀、相當難得、屋後的鹿陶山、前為風月池、有靠有抱的風水寶地


此廣場為宋江陣之練習場


日本人來前、清朝之公權力不彰、須各自擁有子弟兵以求自保、


往外(風月池)看


神明廳內仍有大刀寶劍令旗、下圖為神明廳


宋江陣之操練圖掛於公廳



 






左右護龍



 



 



 



 



 



 



 



 




 

陳憲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